?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奠基人施仲衡逝世,享年95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奠基人和領航者,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原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創始人之一、專家和學術委員會主任,《都市快軌交通》雜志創刊人,施仲衡同志于12月23日4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2月29日,施仲衡院士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施仲衡院士逝世后,社會各界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并對施仲衡院士家屬表示慰問。
告別儀式由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陳子季主持。陳子季對前來參加告別儀式的施仲衡院士生前好友、同事、學生,以及關注和支持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感謝。陳子季提到,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施院士與城市軌道交通緊密相依奮斗七十余年,篳路藍縷,篤行實干,筑牢行業根基,匠心育才,桃李成蹊,培養了一批專業領軍人才和行業骨干。
在全場肅穆的氣氛中,北京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東致悼詞。李偉東同志深情回顧了施仲衡院士與中國城軌交通七十余年波瀾壯闊、同頻共振的工程與教育生涯,深切緬懷了施院士奠基城軌、科技報國、立德為學、匠心育才、澤被后世的豐績功勛。
李偉東提到,施仲衡院士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奠基人和領航者。施院士一生系于城軌,一生追夢城軌,以技術創新為刃,破解難題,為國家科技工程的技術寶庫增添城軌智慧;憑標準制定為規,引領規范,為國家科技工程標準化建設提供城軌參考;借行業治理為策,優化體系,讓城軌在國家科技工程統籌布局里穩健推進;靠人才培育為基,輸送力量,給國家科技工程的持續發展筑牢人才根基。在70余年的奮斗生涯中,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軌交通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我國城軌交通標準體系建設、城軌交通科技發展、城軌交通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城軌交通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施仲衡院士女兒施翃代表家屬致答謝辭。
施仲衡院士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的學術思想和工程實踐成就,將永遠銘刻于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
施仲衡同志,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奠基人和領航者,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原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創始人之一、專家和學術委員會主任,《都市快軌交通》雜志創刊人。
施仲衡院士,1930年11月生于江蘇蘇州,195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3年,被選入抗美援朝工程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同年11月,畢業留校任教。1955年被選派赴蘇聯攻讀地鐵專業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成為新中國地鐵專業第一人。1959年學成回國,回到唐山鐵道學院任教,1965年調入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科研所任所長,1983年任北京城建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2000年任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榮獲“中國地鐵50年致敬人物”稱號。
篳路藍縷,篤行實干。施仲衡院士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奠基人和領航者。在70余年的奮斗生涯中,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為我國城軌交通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施仲衡院士留學歸來,主導北京地鐵1號線方案,隨后他領導了北京地鐵試驗段技術工作,為新中國地鐵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他主持了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南京等城市近百個城軌項目論證,涵蓋規劃、設計、建設方案論證和評估,屢創行業第一;主持了我國首次地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樹立了科學、客觀、公正的行業范例;開創了我國地鐵工程設計監理工作,主持了國內首批地鐵工程施工和設備的國際招投標,探索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招投標模式。
矢志不移,銳意進取。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軌交通標準體系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擔任總顧問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科研項目,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我國城軌交通工程標準體系和產品標準體系架構,引導了行業標準體系建設,促進了城軌交通行業的有序發展和技術提升。他主編的《地鐵設計規范》,被譽為各種制式城軌交通的“母規范”,對城軌交通領域的設計工作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成為眾多項目設計遵循的重要準則。
科技報國,創新不輟。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軌交通科技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主持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壓縮混凝土襯砌盾構試驗”和“局部氣壓盾構工程試驗”,開拓了我國地鐵盾構技術與重大裝備的先河;他積極倡導了車輛、信號等地鐵重大設備的國產化與自主化,并推動了CBTC、跨座式單軌、全自動無人駕駛等關鍵技術的落地并產業化,使得中國城軌交通技術與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城軌交通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匠心育才,桃李成蹊。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軌交通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主編了我國最早的“本科生地下鐵道教材”,他編寫的《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地鐵的專著,地鐵專業的學生和技術人員幾乎人手一冊;他于1988年創立《都市快軌交通》中文期刊(原《地鐵與輕軌》),并一直擔任主編工作,用期刊引領行業發展。2015年創立了都市快軌交通英文刊,該刊論文目前已經被SCI、EI等30多家數據庫收錄。為了鼓勵全球軌道交通的青年學者,2024年起設立了全球城市軌道交通優秀博士論文施仲衡獎;在唐山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任教期間,他潛心城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以其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扎實的專業素養,立德樹人,為國育才,先后培養了30多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他還領銜建立了多個城軌交通領域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行為世范,言傳身教;他推動了城軌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在北京交通大學開設了城軌研究生班,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他們已成為推動我國城軌交通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賡續傳承,為我國由“城軌大國”邁向“城軌強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赤誠丹心,筑基立業。施仲衡院士為我國城軌交通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主持的中國工程院研究課題“降低地鐵工程造價及工程建設管理等若干問題”,對地鐵基本建設具有普遍意義;他向國家提出的政策建議“先批準近期建設規劃、再審批具體線路”,奠定了我國城軌審批制度的基礎;他積極倡導并參與成立了我國城軌交通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協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擔任協會專家與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推動行業治理體系的完善做出了不懈努力,為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