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舊影 逐光漫游:來做半天兒老北京!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習近平
北京,擁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七十多年的建都史,被梁思成先生譽為“古代中國都城的無比杰作”。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理想的城市,總能孕育一種理想的生活。身處當下的北京,我們不禁好奇,曾經生活在這座古都里的人們,他們曾如何生活,又創造出了怎樣的生活美學呢?
2024年12月27日起,“京華舊影逐光漫游”展將在北京城市圖書館B1展廳開幕,展覽從首都圖書館館藏的北京老照片等豐富視覺圖像出發,借助光影的展示與交互,將帶領讀者,來一場舊日北京的City Walk,感受老北京的日常生活。
展覽將持續到2025年3月3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無需預約。
正陽門(1949年以前)
在光影里重構空間
他今天是個百分之百的閑人,沒事在大街上溜達的那種閑人。馬路上人不多,只有在東四牌樓那兒過街的時候有點兒擠。他等了會兒。——張北海《俠隱》
歷史是瞬間的連綴,而瞬間也能定格歷史。奧爾罕·帕慕克說:“城市圖像的價值并不在于它們的歷史魅力,而在于它們通過匆匆一瞥,賦予城市以靈魂”。要追尋北京從前的模樣,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找北京的歷史影像。本次展覽,從首都圖書館館藏中精選了270余張館藏黑白照片、96張館藏插畫、30余張館藏彩色明信片,借助光影技術,重建了一片可以游逛的老北京城市空間。展覽共分逛前門、逛中軸、逛市集、逛戲園、逛京郊五大部分,擷取老北京市民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空間景觀,看看在二十世紀的不同年代里,老北京人吃什么,玩什么,逛什么,看什么,春節怎么過……
這里不需要枯燥的知識介紹,您可以盡情發揮本雅明城市漫游者的City Walk精神,在光影里走入過去的歲月,走近舊日的北京,享受曾經在這座古城生活的人們,曾擁有過的時光。
元宵觀燈(1940年)
在互動中重現歷史
當年東安市場,各種小鋪攤位錯落有致,應有盡有。在我記憶中,那是個光的迷宮,電燈、汽燈、煤油燈和蠟燭交相輝映,撲朔迷離。在各種光照下,那些店主和顧客的臉顯得神秘莫測,只要把那瞬間固定下來就是一幅民俗生活的長卷。——北島《城門開》
不同于傳統影像展的策展方式,本次展覽結合紅外體感采集、AI合成修復和投影互動等多種技術,帶給觀眾全新的觀看體驗方式,在互動中重現歷史。如在“逛前門”部分,讀者不只是走到總長近百米的前門長卷前,這里還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幫助讀者融入場景之中:可以聽到叫賣的聲音;可以通過“雙重投影”技術給面前黑白的長卷上色,還原當年的色彩;可以尋找長卷中的互動點對比今昔,看看老字號如何煥發新生;甚至,您會發現長卷里也有您的身影,隨您在長卷中漫游。逛累了,到清末民初春節將至的茶園坐坐,喝一盞大碗茶,聽一段京劇的唱念做打,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午門(1906年)
在漫游間重識北京
那個白衣女人斷然命令道:走,和我到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去。——王小波《萬壽寺》
漫游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我們也許已熟悉了當下的北京,但只有當我們穿過這座城市曾經的街巷、觸摸那層層疊疊的往事,將其與我們所身處的當下重新接續,我們才可能獲得了關于這座城市最完整的知識,喚起內心最深沉的情感。
做半日“過去的北京人”,自在悠游,走過前門大街,佇立在鼓樓下面,看一看五行八作,聽一聽西皮二黃;北望蜿蜒的萬里長城,南臨通惠河畔的燃燈古塔……
人們常常說春節期間,隨著常住居民奔赴五湖四海,北京缺些“年味兒”,但舊日的北京其實是年味兒最濃的,受燕薊風土與都城特性的影響,北京春節節俗活動豐富,這些熱鬧好玩、有滋有味的活動在等著人們重新發現。
我們邀請您,在這個新春,重新投入,并感受不同年代里那古老、恒久,卻始終生動、新鮮的北京城。
通惠河渡口(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