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其昌”詩書畫五人聯展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開幕
2024年12月21日下午,備受矚目的“五家其昌”——譚五昌、劉鴻、楊清茨、布木布泰、盛華厚詩書畫五人聯展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隆重開幕。此次聯展匯集了上述五位在詩書畫領域具有深厚造詣藝術家的七十五幅藝術佳作,開幕現場充滿學術氛圍,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十多位專家學者和詩人藝術家匯聚一堂,熱烈探討五位藝術家詩書畫藝術聯展的文化創意和詩書畫傳播意義。
圖為“五家其昌”五人聯展開幕式會場
圖為參展的五位藝術家:譚五昌(中)劉鴻(右1)、楊清茨(右2)、布木布泰(左2)、盛華厚(左1)
北京東城區圖書館左堃館長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聯展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次欣賞高水平藝術作品的機會,也進一步豐富了圖書館的文化內涵,推動了首都區域文化事業的發展。左堃館長強調,東城區圖書館地處北京文化中心,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一直致力于為公眾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此次聯展的舉辦正是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又一次體現。同時也相信圖書館能夠成為藝術家們展示作品、交流思想、成就輝煌的重要平臺。
開幕式由擔任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的主持人張松松主持。
《中國文藝家》雜志社總編輯向陽先生在致辭中提到,詩書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此次聯展的舉辦,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傳承與創新,也是對藝術家們辛勤創作的肯定與支持。
北大金秋美育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雙聘教授、著名藝術家余潤德先生作為五人聯展的學術主持人,他詳細闡述了本次聯展的學術理念并對每一位藝術家的藝術創意作出了精彩點評。余潤德先生指出,詩書畫的結合能夠更好地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的審美體驗。他強調,此次聯展不僅關注作品的藝術價值,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希望通過展覽引導觀眾深入思考和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文藝評論家荒林女士作為五人聯展的策展人,她詳細闡述了本次聯展策展前言的撰寫經過,她對每一位藝術家參展作品如數家珍,論述不同作品表達時代主題的不同角度與美學意蘊,她說“美美與共、五家其昌”正是聯展的魅力。荒林教授指出,詩書畫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是傳統的回歸和創新,更是現代的反思和創意,是對審美和諧共生的自覺追求。她感謝北京東城區圖書館和出席開幕盛典的嘉賓與觀眾們對聯展的鼎力支持,并對一起策展的華語詩歌春晚執行藝術總監白心女士、華語詩歌春晚執行財務總監袁翔女士表達敬意,聯展作為華語詩歌春晚品牌組成部分,合作團隊共同努力為詩書畫藝術付出辛勞與智慧,促成盛舉。
中國美術報原視覺總監、中央美院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著名藝術家旺忘望先生是詩書畫藝術的先行者和成就斐然的藝術家,他高度評價本次五聯展的品質,指出每位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展示,正是這些作品的吸引力所在。他還談到,中國傳統文化中,詩書畫源于一體,詩人是用毛筆寫詩、書法、繪畫,唐代大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來備受推尊。現代過于專業分工帶來的詩書畫分離,已經引起人們關注和爭議,五人聯展所展示的融合趨勢,代表了傳統文化和審美中永恒元素的回歸,呈現出當代詩書畫藝術家的時代使命。
作家網總編、著名作家、詩人冰峰先生發言,對詩書畫藝術五人聯展表達由衷祝賀。他說,在這個融媒體時代,融藝術,詩書畫融合,是大勢所趨,作家網始終在支持詩書畫融合的發展,已經培養了不少跨界作家,有內跨界和外跨界不同的作家藝術家,未來將為培養詩書畫藝術家做出更多努力。
參展藝術家譚五昌教授、劉鴻先生、楊清茨女士、布木布泰女士和盛華厚先生分別發言,分享了他們的創作心得和藝術理念。他們分享自己藝術創作歷程的生動發言,讓現場歡聲笑語,激情澎湃。
譚五昌教授作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和著名詩歌評論家,他創辦的華語詩歌春晚享譽海內外,談到自己的參展作品主要以詩歌和書法為主,希望通過作品傳達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時代精神的思考。他風趣幽默描述自己的藝術創作,說書法已經幾千年,關鍵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和存在。他站在理論家角度評價聯展,指出藝術首先要能感動外行、打動外行,藝術的真誠和個性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上評價藝術好壞與優劣,標準清晰。他認為自己和聯展各位藝術家作品的共同點是個性鮮明、真誠感人。
詩書畫藝術家劉鴻先生發言,回顧自己與譚五昌教授因詩相遇、為譚五昌《動物臺詞三十二種》書法繪畫,形成詩書畫渾然一體藝術效果,深受讀者和觀眾喜愛的經歷,說自己感受最深是對動物感情和思考的共鳴。動物性也是人性,刻畫動物系列,也是對現代人性的系列思考。就像老虎需要嘶吼,孔雀需要開屏,現代人對自我表現的表達,觀眾們面對劉鴻創作的詩書畫作品,就像照鏡子,不禁發出微笑。而把譚五昌詩歌轉換為視覺藝術,詩書畫融合則使藝術欣賞具有豐富多彩的審美收獲。劉鴻說他正在進行更多詩書畫藝術創作,并與聯展的系列作品具有內在呼應關系。
詩人藝術家楊清茨圍繞她展出的書法作品和寫意畫作發言,感謝觀眾對她作品的喜愛和藝術功底的贊賞。她談到行書(詩歌手稿)《一艘紅船,在七月的琴弦上彈奏夢想》,將重大詩歌主題與抒情個性結合,山水畫《山河錦繡》及牡丹與荷花寫意,如何用傳統元素表達當代思想與感情,引發專家學者和觀眾熱情討論。本年度已經多次舉辦個展的楊清茨藝術家,感言五人聯展讓她感到與眾不同,因此她積極參與支持,意在推動詩書畫融合時代潮流。
蒙古族詩人藝術家布木布泰坦言她創作的系列畫作《破碎史》,背景故事是自己作為藝術家所經歷的生活變遷與心靈破碎,在此過程,是詩歌和繪畫拯救了她,她說,這些色彩鮮明的每一幅作品,是抽象的繪畫語言,也是一組大型抒情詩,色彩韻律就是心靈韻律,也是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節奏。她感謝參與聯展,得以展示藝術療愈的力量,她感恩北京,得以讓她找到詩歌和藝術的精神家園。
藝術家詩人盛華厚發言,回憶他在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家庭成長,從小得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美學熏陶,并習得傳統武術與太極,后又深造于中央美院,對西方文化與藝術也進行了悉心研究。他談到本次參展的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將繪畫與詩歌、書法三者交融,甚至還自覺交融了武術和太極的功力。他感謝前輩的栽培,也感恩觀眾對他繪畫運筆力量的贊美。他說榮幸以年輕的力量參與五人聯展,祝愿詩書畫藝術融合吸引更多讀者和觀眾,產生廣泛的傳播效應。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花語詩社社長、著名詩人、藝術家花語女士,中國詩歌網編輯、著名詩人安琪女士、人民藝術家網執行主編、作家馬金星先生、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北京寫作學會秘書長馬麗女士,圍繞五人聯展發表感想,做了精彩發言。北京永新商會名譽會長唐克先生激情鼓勵,中央黨校出版集團董事長助理、央廣傳媒集團黨辦主任(掛職)任小朋先生登臺賦詩,為參展藝術家送上熱情的祝福。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著名詩人雁西,著名軍旅詩人趙瓊先生、中宣部《黨建》雜志社總編室主任劉文韜先生、中國網頻道總監伍家辛先生、資深媒體人、紀錄片導演陳慧女士、北京企業家聯合會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詩歌專項活動發起人黃建華先生、北京企業家聯合會秘書長劉晨雪先生、人民藝術主編、策展人、批評家郝立勛先生,未來智酷AI創意研發工程師劉銘先生,北京金典珍郵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王軍偉先生,香港文藝雜志社簽約作家、滄浪雅苑詩社社長張建軍先生、北京日報新聞部副主任、詩人宗德宏先生、文旅中國全國組委會副秘書長、詩人馬鳳仙先生、資深媒體人、著名詩人冷克明先生、資深媒體人、著名詩人愛諾先生、朗誦藝術家柏荷女士、朗誦藝術家李軍先生、朗誦藝術家黃華先生、北京順義文化館副研究員、青年朗誦藝術家王娜女士等在京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
圖為五位參展藝術家向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贈送藝術作品
在開幕式上,五位參展藝術家還向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贈送了自己的藝術作品,以表達他們對圖書館支持和幫助的感激之情。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承載著藝術家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圖書館的敬意。最后,開幕式在與會嘉賓的合影留念中圓滿結束。
圖為北京東城區圖書館左堃館長給五位參展藝術家贈送收藏證書
圖為五位參展藝術家與學術主持及三位策展人合影
參加開幕式的來賓和絡繹不絕來東城圖書館閱讀的讀者興致勃勃的參觀品鑒展覽作品,對展出作品呈現的藝術功力和詩書畫融合意境贊不絕口。
據悉,“五家其昌”詩書畫五人聯展活動由《中國文藝家》雜志社與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聯合主辦,聯展時間從2024年12月21日下午持續到12月29日,歡迎廣大藝術愛好者前往北京東城區圖書館參觀。此次聯展不僅是對藝術家們創作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傳承與弘揚。通過此次聯展,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國的詩書畫藝術,同時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高水平藝術展覽能夠舉辦。此次聯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北京東城區的文化事業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為全國的文化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文瀾珊、陳瓊供稿伍家辛報道)
圖為“五家其昌”詩書畫五人聯展開幕式現場
圖為參加“五家其昌”畫展開幕式部分嘉賓集體合影留念